出血热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的急性热性出血疾病。近年来,我国多次爆发出血热疫情,广大民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控亟需加强。
症状表现
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21天,患者最初呈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喉咙痛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消化道、肝肾等部位的出血,最终导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疫情监测
出血热主要通过食用遭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或接触感染动物污染的物品,如进行野外探险、狩猎、游泳等活动时,应增加警惕,注意野外生态环境和动物接触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地疫情监测信息,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
预防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
- 避免食用、接触感染源,不以口尝或生食野味、家禽家畜血液及肉类,不触摸小动物。
- 增强对出血热病情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不信谣、传谣、恐慌,理智看待疫情。